欢迎访问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人文社科办/军工质量办/高等教育研究所!
科技处
网站首页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南华大学黄俊团队首次实现天然产物Lugdunomycin全合成

发布日期 :2025-03-19 11:09      点击:作者:

南华大学黄俊团队首次实现天然产物Lugdunomycin全合成

红网时刻新闻3月19日讯(通讯员 黄俊)近日,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俊教授团队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影响因子16.1,中国科学院一区)发表了题为"Total Synthesis of Lugdunomycin via Sequential Photoinduced Spiroketalization and Isobenzofuran Diels-Alder Reactions"的研究论文。

Lugdunomycin分子是一种对革兰氏阳性菌Bacillus subtilis168具有选择性抗菌活性的天然产物,具有独特的[6-6-5-6-6-5-5]七环骨架和苯并氮杂[4,3,3]螺桨烷结构,并且含有三个连续的季碳中心,这使得其全合成极具挑战性。该研究创新性包括:(1)发展光照诱导1,5-HAT/酮-烯醇异构化/螺缩酮化新方法,解决天然产物actinaphthoran B至elmonin的高效转化。机理实验验证表明,酮-烯醇异构化过程中的1,7-H shift过程既可以通过分子内酚羟基,也可以通过分子间水中的质子。(2)发展光照诱导C-O键均裂/系间窜越/1,7-质子转移-芳构化/异苯并呋喃Diels-Alder反应新策略,解决天然产物lugdunomycin连续3个季碳立体中心和苯并[4,3,3]螺桨烷的构建。该研究工作通过13步转化,完成了lugdunomycin的全合成研究。

天然产物长期以来一直是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生物活性显著的分子,尤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天然产物分子结构中连续季碳立体中心(CQS)的存在显著增加了分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特殊的空间结构往往会表现特别的生物活性。然而,连续季碳立体中心的构建,尤其是当存在于多元并环和桥环复杂结构中时,是天然产物全合成中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该策略展示了光诱导Diels-Alder反应构建多个连续季碳立体中心的优势,为其他复杂天然产物,特别是对于含有多个连续季碳立体中心的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展示了其在相关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资助。南华大学黄俊教授为本文的独立通讯作者。

来源:红网作者:黄俊编辑:王新凤

南华大学张也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红网时刻新闻2月27日讯(通讯员 马泽昊)近日,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也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7.4,中国科学院一区)发表了题为"An electron transfer mediated mechanism for efficient photoreforming of waste plastics using a Ni3S4/ZnCdS heterojun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非贵金属Ni3S4/ZnCdS异质结光催化体系,系统探究了其在废塑料光重整中的应用性能与机制。研究表明,Ni3S4与ZnCdS之间形成了高效的单电子转移通道,实现了光生电荷载流子的空间分离,显著提升了塑料降解产物的选择性和氢气(H2)的生成效率。

光重整过程中N/ZCS的电荷转移机理

随着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开发高效、绿色的废塑料处理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光重整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解决方案,在废塑料资源化利用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现有技术仍面临液相产物产率低、产物选择性差等关键科学问题。针对这一挑战,张也教授团队通过精准设计Ni3S4/ZnCdS异质结光催化剂,成功实现了废塑料向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定向转化,同时伴随清洁能源H2的生成。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的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深入阐明了光催化剂的电荷转移机制和塑料降解路径,为开发高效塑料光重整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这一创新性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也为解决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光重整过程中分子水平的反应机制和降解产物的反应途径以及能量分析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华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以及湖南省科技项目联合资助,工作中的理论计算部分得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深圳大学等合作单位的支持。南华大学张也教授与乌普萨拉大学Hans Ågre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马泽昊为第一作者。

来源:红网作者:马泽昊编辑:王新凤

 

上一条: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何有为博士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下一条: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在人工智能权威期刊Information Fusion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关闭

Copyright © 2020 南华大学 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人文社科办/军工质量办/高等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         邮编:421001